認識我們

「明華神學院」 乃香港聖公會在香港及澳門設立的神學院,致力事奉教會,提供神學教育工作已有六十多年,始基於支援和關懷華人社會中基層及弱勢社群的信徒。這是我們的大主教和眾主教的遠象,以及整個大公教會一直持守之價值和信念,並致力實現上帝國度的降臨,以聖公宗獨有的角色,為上帝的器皿,在眾人中間彰顯上主的憐憫和救恩。今天我們鄭重履行這份任重道遠的使命,決心培育和教導教會信眾。

我們的歷史

「明華學院」由當時英國維多利亞教區的何明華主教於1947年成立。它是第一所培育中國平信徒的學院,特別關顧弱勢社群教育工作。1996年,學院易名為「聖公會明華神學院」, 受命於香港聖公會,致力培訓在教會全職事奉的聖品人。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今天,成為教省神職人員和信徒培訓中心。

自1947年, 學院的工作獲得廣泛的認同。神學院鼓勵信徒積極參與教會生活;開辦高質素的神學課程,讓信徒從中探索,深入了解他們的信仰。

此外,信徒之間的相互尊重、支持、幫助、理解和寬容,將學院的神學研習,延伸至我們社區當中。

「明華神學院」擁有本地和國際視野。來訪本院的賓客有客座教授和海外學者,與本地教會的信徒交流和分享。本地及中國的三自愛國教會都是「明華神學院」緊密的合作夥伴。

「明華」的未來將反映其過去:一個充滿活力的,迷人的,多樣化的學院,為教會的每個人,致力探索從恩慈的主耶穌基督而來的信仰和傳統。

他們的經驗

明華的課程,有學習,有挑戰,有分享,但更重要是能夠讓我學懂自我反省和彼此尊重。早上的查經時間,課堂上的討論,午禱由同學自發以不同模式的帶領,皆讓同學能夠彼此分享和學習。在課堂中,我們除了學習各方面的知識,如聖經,哲學,神學,教會歷史,禮儀學,倫理,
宗教教育等,教師更會挑戰我們既有的觀點,從而使我們逐漸建構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信仰。午間於學院共同用膳的時間,往往是同學以及師生之間交流閒聊建立關係的機會。下午的靈修課,院牧們帶領大家作反省,反省各自的實習體會,靈修生活及對牧識的見解。學院亦安排學生一年有三至四次的退修,使我們在忙碌中騰出空間,了解自己,親近上帝。

曾經有位牧師認為教會必須是一間「活著的教會」(The Living Church)。「活著」代表不斷更新的力量,面對真理要不斷尋索,面對處境要不斷變化。「教會」即代表一種大公精神,面對不同立場要彼此了解,面對不同思想要互相尊重。

這個對教會的論述,正是我在明華的學習中所體會到的。

明華神學院二年級神學生

潘正行 (聖十架堂)
2013 年 6 月 

不經不覺修讀了信徒神學研習課程已兩年了,起初是因為覺得自己的不足,所以希望在信仰上能「尋找的,就尋見」。確實這課程讓我對信仰有更深的認識和反思,令我在教會的生活更加投入,在事奉上更加有力。更感恩的是每次工作過後帶著疲倦的身軀去上堂,下課時竟會充滿力量,好像去了退修般。而這課程讓我認識了不少聖公會各堂的弟兄姊妹,大家一起努力學習,一起退修,一起分享!這課程不只是一個追尋
信仰的課程,更是一個好好的團契生活!

信徒神學研習初級證書學生

龔慧心 

離別了熟悉的家鄉,甫到香港月餘,在異地的生活與學習剛剛起步。每日從校舍向外望去,是一番與故里截然不同的景色。明華神學院坐落於港島中環,乃香江商業、金融與政治的中心,用「繁華」二字實不足以形容其十之一二。在我的既定印象中,似乎香港便是這樣的國際都會,直到此次參與了神學院在離島長洲舉行的學生退修會,才讓我見識到香港截然不同的風貌。

此次退修的序曲,自中環碼頭乘高速渡輪出海,迎面而來的是徐徐的海風。仿佛門徒當年橫渡加利利海般,我們也企圖從人群中暫時退隱,尋求一避靜之地聆聽上主的聲音。約莫四十分鐘的航程長洲即在眼簾,是一個樸實無華的漁港,卻有種異地的情調。岸邊的浪花有節奏地拍打著,一艘艘漁船隨之搖曳,水面上閃爍著日光,炫目卻不刺眼。

聖公會的靜修院卻不在岸邊,而是在數里外的山丘上,需經過一片遼闊的白沙灘步行上去。這過程正是我們心靈洗淨鉛華之路,創造主所造大自然的巧工,山水交會連於一線,我們也正藉著基督與我們的父神恢復了關係。一路上崗巒迴繞、欉灌交映,終於我們來到此行的目的地,開始為期三天兩夜的退修。

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,因為工作和學業的需要,人們常會暫時忘記主的教導。對於名利、學識和權位的追求讓人迷失其中,但唯有放下世俗的一切,回轉如同孩子的樣式來到主的面前,我們才有可能更深地明白父神在自己身上的美意。究竟祂有怎樣的計劃,我們又如何成為別人的祝福,透過彼此之間的禱告和分享,再一次讓我們從心深處反省。

主在這次的退修會中,再次呼召我們,成為祂在地上的肢體。或許每個人在生命當中,不清楚我們究竟被託付了怎樣的使命。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偶而能從忙碌的生活中暫時地退隱出來,安靜地聆聽上主的呼喚且勇敢回應。上主那不變的慈愛必定引領著我們,時時與我們同在。

梁凡偉(台灣聖公會神學生)

 

 

先前座堂牧師告知明華有 Part-time BD course, 叫我報名參加。平時工作繁忙,放工回家都已經累得半死,既然牧師叫到,又不好意思拒絕他,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讀。院方事先也為我們準備了 一連串 的課前準備講座 (pre-course preparation lectures) 來裝備我們,讓我們心身,精神,心理都有所配備。我非常感謝及稱讚院方在這方面下足功夫。尤其是副院長抽出時間親自教導我們一些相當有用的技巧,如何正確準備抒寫面對課程所需提交的功課論文。明華黎黃恩憐圖書館也引進先進科技,如電子資料庫,電子圖書館,EndNote 等,做到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我報讀了兩科:摩西五經和早期教會歷史。一眨眼,一個學期已過去。原來少看一些電視,小心安排一下時間,真的就可以應付了。導師們都很用心教導我們,我們當然也用心學習。雖然我已開始步入中年,但心態仿佛回到大學生時代那種充滿活力,不恥下問,精力充沛的年輕學者。也感受無形中有一股神秘力量,帶領我們這班大小老嫩莘莘学子,勇往前進,追求神學知識及其中的奧秘,果然得益不淺!

明華神學院神道學 (榮譽) 學士課程學生

朱桄延 (聖約翰座堂)
2013 年 6 月

明華神學院給學生的益處,不局限於學術層面,而是多樣化的信仰與生活交流。對我而言,課程幫助我建立扎實的神學根基,並有助本身的信德成長。同時,我獲得廣闊的學術交流空間;以我的同學為例,他們來自不同種族,不同基督教傳統和不同專業界別:醫生、律師、警察,甚至民航機師。這實在是一種有趣和難得的學習經驗。

神道學(榮譽)學士課程學生

王昊 

首先要感恩,是我能有此機會上神學院學習。當初跟老闆說去讀神學時,他當時以奇異的眼光定睛看了我很久,很奇怪的問: 你是認真的嗎?
當與其他朋友分享入讀神學院時,基督徒朋友會替你高興,非基督徒朋友在乍聽來感覺好像有點高深,職場的朋友會顯露難以了解。事實上,很多朋友會問同一問題: 會做牧師嗎?當然做牧師就一定要進深神學相關的知識,但讀神學就不一定做牧師,當中並沒有必然關係。

我個人所指的神學,是講論有關神本身及祂與這個世界及個人關係上的一門學問。它實際上是存在於每一個信徒的思念中。教授曾說,每一個信徒的言行,都受著他對神的觀念所影響。同時他對神的認知,都會受其對聖經的知識和教會的了解而有所不同。因此,信徒需要不斷追求及更新自己的思想,讓自己對神及其作為的想法,都能符合神的心意。

這一年多在牧區作以馬忏斯課程的導師,其中成長課程 II :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。就是培育信徒,使他們在思想及行為方面,更符合聖經的教導和真理,從而引導信徒活出基督化的生活。很感恩是看見很多弟兄姊妹的成長和更新。

而這半年在神學院學習過程中,教授們的悉心引導,透過不同的課程編引,小組討論,外展探訪,使同學們在探索神大愛的深闊,恩典的浩瀚,獲益良多。同學們的真誠分享、虛心求學、求知、求真和求新的心態,不論是剛從中七畢業的,各階層專業的,至七十多歲仍繼續追求的,真的要好好跟他們學習。

在這學習與教導的過程中,我深切體會教學相長的互動,幫助弟兄姊妹反省自己固有的看法,使他們重新面對聖經的真理,作出符合真理的自省,並勇敢作出應有的改變。對現在的我,修讀神學就是在思想和行為的轉化,面對真理,讓真理改變自己的生命為主所用!

明華神學院神道學(榮譽)學士課程學生

潘耀成 (荊冕堂)